首页 > 阅读推荐

《新论语》

来源 :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 2012-11-28 09:41:57
【打印】 【字体:

  

  作者:(春秋)孔门弟子著钱宁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0794

  出版时间:2012-06-01

  版次:1

  页数: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新论语》将《论语》原有的二十篇体例完全打破,从“仁”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新结构原文文本,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分拆和重构,在没有一字一句增删的情况下,《论语》呈现出全新面貌——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文本中直接呈现出来:“仁”为核心,“孝”、“悌”、“信”视为其呈现形态,“礼”为其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其求取的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其实践的方式;而孔子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各种人物的评论,则如今天的“案例教学”,旨在向弟子们解释和阐发“仁”之内涵,以及在具体事例中如何评判。

  重构后的《论语》成为为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的文本,成为一本无需繁琐注释就能读懂的新经典。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称此书:“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作者简介

  钱宁,祖籍上海嘉定,出生于南京,成长于北京。毕业于人民大学,后为报社记者。曾留学美国,在密歇根大学学习。1995年回国,在北京工作。著有新闻纪实作品《留学美国》(1996),长篇历史小说《秦相李斯》(2000)、《圣人》(2004),学术随笔集《尼山风光》(2010)。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圣人》被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

  媒体评论

  今日中国的局势与当年孔子所处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变,以及价值观的重建。理解孔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口寸代;追寻传统,是为发探索未来之路。

  ——钱宁

  有感于《论语》的编辑散乱,翻阅数遍往往不得要领,钱宁打破《论语》原有章节顺序。以“仁”为核心,提纲挈领,重新编次,使初读者也能了解孔子思想精华。此创举为普及传缆优秀思想文化,独辟新径,将嘉惠众多读者。

  ——孔祥林(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第75代孙)

  《新论语》对孔子思想的广为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梁国典(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目录

  序言重构的经典

  内编:孔子之语

  核心篇第一

  一、仁为核心

  仁者,二人也,即人与他人的关系。一部《论语》,以“仁”为

  核心而展开论述。“仁”的定义及内涵,以及如何做到“仁”的具体要求。

  (一)仁是什么

  (二)仁不是什么

  (三)如何做到仁

  (四)仁者之仁

  二、仁之形态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仁”呈现出不同形态:与父母之间为“孝”,

  与兄弟之间为“涕”,与他人之间为“信”,其中,孝为基本,因为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人出生时获得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一)仁自孝始

  (二)悌即亲情

  (三)信是准则

  三、外化为礼

  “仁”外化为“礼”,是治国的基本原则,也是君臣间的“契约”,

  体现在各种仪式典礼之中,并形成社会中人与人不同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礼基于仁

  (二)治国之本

  (三)君臣之道

  (四)礼之本质

  (五)礼之承继

  路径篇第二

  一、求仁之途

  个人求仁之途有三:学习、修身和践行。学习,是获取知识;修

  身,是培养品德;践行,是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晤。三条途径,只有一个目的,为的是达到“仁”的境界。

  (一)学习

  (二)修身

  (三)践行

  实践篇第三

  例证篇第四

  哲思篇第五

  外编弟子之言

  评价篇第六

  记忆篇第七

  阐释篇第八

  编后说明

  附录1

  附录2

  精彩书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自学为师了。”

  【点评】这里讲的是学习之法。其实,学习知识如此,研究历史也是如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wang):茫然,迷惑。殆:疑惑。

  【译文】孔子说:“学习时不思考,就会茫然糊涂;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充满疑惑。”

  【点评】学与思的关系。“学”是为了领悟“仁”,“不思”,自然是学而不通;“不学”,一定是胡思乱想。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愤:苦思而未得。悱:欲言而未能。隅:角落。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欲言而未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举一而反三的人,就不用再教他了。”

  【点评】此章讲的是教学之法。孔子虽然说自己“有教无类”,对太笨的学生似乎也无法忍受。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注释】鄙夫:乡野之人。叩:叩问。竭:穷尽。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啊!有乡野之人向我请教,我对问题本来一无所知,但从问题的两端去追问,很快就弄清楚了。”

  【点评】“叩其两端”是孔子的学习方法,亦是其学说的方法论。对一个概念或事物,只有从两个方面去探寻,才能真正理解。孔子论“忠”和“恕”,说“君子”与“小人”,都是如此。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学习起来,就怕赶不上,又担心丢掉什么。”

  【点评】这里讲的是学习时应有的态度和心境。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注释】阙文:缺失的文字;另一解释,说史官记史,有疑问之处缺而不记,称为阙文。此处取前一种解释。

  【译文】孔子说:“我还能看到史书里那些缺失的文字。就像有马之人,把马借给他人骑走了,那些文字本来是有的,如今已经消失了。”

  【点评】此章文意,众说纷纭,历来难以贯通。这里的新释,或可聊备一说。

编辑: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