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武装 > 学习贯彻

南方时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勇挑大梁

来源 : 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03-07 10:38:06
【打印】 【字体: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等提出明确要求,对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有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从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两会在江苏代表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深刻阐释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盲目地去弱化传统产业,而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土壤和创新环境。然而,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推进,片面追求数量规模,“捡到筐里就是菜”,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也不能急于求成、未立先破,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的家伙”还没拿到手。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改革的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必将有效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障碍,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具备良好条件和能力的经济大省自当挑起大梁、走在前列。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全省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新春伊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嘹亮吹响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奋进号角。我们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挑大梁、走在前、作示范。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游弋  杜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