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武装 > 广东好人

“广东好人”蒋梦:“开盲盒”的人生,不止一种精彩

来源 : 南方+ 发布日期 : 2024-12-02 09:47:57
【打印】 【字体:

转存图片

蒋梦带领大学生团队开展志愿服务

  盲盒,作为时下流行的一种玩法,带给许多年轻人惊喜和乐趣。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打开后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我的人生就像开盲盒一样。”蒋梦说。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心理教师,蒋梦深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余载;她当过志愿警察,每天8小时超额完成执行任务;她还是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带领数万名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他们的步伐不仅遍布珠海,还延伸至一千公里外的大山深处……

  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世界里,蒋梦体验着她人生的多重身份。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乡村振兴,都要付出心血与精力,但蒋梦乐在其中。对她而言,帮助他人也是在治愈自己,每一次伸出援手,就像点亮点点萤火,最终汇聚成漫天星河。

  蒋梦曾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广东好人”“广东省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珠海市京工爱心公益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助力“百千万工程” 百年古村与高校浪漫牵手

  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彼时蒋梦已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心理老师。身为心理老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是她的职责。

  蒋梦此时正心怀紧张地给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同学打电话。平日里,这个学生每周都要跟蒋梦见一次面,而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来了。

  “喂,老师,我在外面做志愿者呢,我感觉我已经没问题了。”

  蒋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作为一名拥有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高校教师,她在这次咨询回访时发现:许多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有接触社会的需求,通过与社会各层面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

  2014年,蒋梦搭建了一个有助于大学生走进社会的实践平台——珠海市京工爱心公益服务中心。最初,她带领大学生志愿者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这类活动拓宽了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进来。

  “队伍壮大后,越来越多的社区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可以链接高校资源。”蒋梦介绍,京工爱心公益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逐渐从关爱妇女儿童扩大到养老服务、扶残助残、公共服务等领域。及至今日,该平台已对接志愿者逾3万人次。

  近年来,蒋梦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乡村振兴领域。“要相信青年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更有为。”她带领大学生深入会同古村开展“创美庭院”项目,为珠海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了青春活力。

  斑驳的古墙,绿荫下的石板路,无不诉说着历史沧桑。繁花与绿藤掩映之下,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庭院小店,吸引着人们前往探访。

  这是“网红村”会同村在当下的常态。会同村坐落在珠海凤凰山脚,是全市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广府村落。大学生们的到来,让古村拂去了历史的尘埃,新添了现代和文艺的气息。

  在蒋梦的对接与推动下,由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老师来为当地庭院重新规划、出主意,建成了一批有特色、有故事的“创美庭院”。有把庭院与非遗相结合,带领家庭走上增收致富道路的“茶果小院”;有为儿童免费提供文化休闲场所的“书香小院”;还有吸引庭院女主人返乡创业的“二月咖啡小院”……

  “环境搞好了,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人流,带动当地经济。”蒋梦说。

  会同村周边分布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三所高校。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会同村因地制宜,探索出社区和高校融合发展的“大学小镇”新模式。

  蒋梦带领着大学生志愿者,从最开始的妇女儿童活动起步,逐渐扩展至开办大学生“跳蚤市场”、制作会同文创、将高校课堂讲座搬进古村。如今在会同村,经常有学生来拍摄文化课作业,也有外来的剧组取景,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车水马龙。

转存图片

蒋梦引入大学生IP设计工作室资源,赋能“百千万工程”。

  “我们想把高校年轻化的东西引入会同村,让这里成为学生日常创作、生活的场所,成为校园的一部分,随时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蒋梦说。

  村中有校,校中有村,古典质朴与创意灵动相融合,让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有了青年力量的加入,珠海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努力探索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特区新路。

  续写山海情 大山深处焕发“心”生机

  “佳佳,我带着我的学生、企业家代表来了!”
2021年4月,珠海和遵义正式建立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关系,跨越1180公里的山和海从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遵义市湄潭县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富佳站在村口等待着蒋梦。2021年5月,蒋梦在中央团校学习时,与杜富佳成为了好姐妹,定下了跨越山海的乡村振兴之约。
次年2月,蒋梦带着珠海的企业家和志愿者如约而至。在这趟春天的旅程中,她还拥有了一个新身份——沙塘村委会的名誉村主任。蒋梦博士心理工作室在沙塘村成立,这个小山村还成立了遵义市第一个村级少工委,走上了乡村振兴“强心”之路。
每年暑假,蒋梦都会带着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沙塘村。虽然心理工作室建在村委会对面,但那只是地理上的位置,他们经常忙得脚不沾地,把“流动的心理服务”送下乡。

转存图片

蒋梦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山区开展走访。

  在封闭的大山里,从未有过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啥是心理健康?”在走访中,沙塘村老人反问志愿者,来自珠海的大学生志愿者面面相觑。
  几个月里,蒋梦和大学生志愿者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包,只为记录下每一位村民的想法,提出更好的关怀方案。志愿者们虽然不能完全听懂贵州话,但也一字一句记录和理解着村民想表达的意思。
  大山巍峨壮丽,却也成为人们交流通行的阻碍。从家里步行到村里、镇上读书,沙塘村的孩子要花费1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有时衣服会因蹚水弄湿,又被烈日晒干。
  留守,是村里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沙塘村,很多孩子的监护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孩子们在认知形成和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父母和家庭的陪伴,内心渴望爱与关怀。
  驻村后,大学生志愿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把课堂搬进了田野。林中探险、溯溪寻宝、耕种实践……志愿者们以大自然为教具和课堂素材,设计出农耕劳动教育课程、小作家诗歌工作坊、童话绘本疗愈团辅活动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改变正在村子里悄然发生。
  一个三年级左右的孩子,给蒋梦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平日无人管教,志愿者们刚来时,对他们的态度也很抵触。
跟着志愿者上了一个月的课后,在蒋梦团队临走前,他突然跑过来,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交给了飞行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谢谢哥哥送我的民航徽章!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当一名飞行员。”
大山深处焕发了“心”的生机。在蒋梦的带领下,每年都如约而至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用他们的青春和行动,续写着山海情。

  育人先育心 在一次次行动中治愈自己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这是蒋梦经常和学生分享的,也是她心底真实的声音。
  蒋梦记得,第一次带着学生来到沙塘村时,志愿者们一开始还很兴奋,等一看到山里的住宿环境,有的学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大家睡的都是行军床,房子里没有厕所,洗澡也要去很远的地方。”一时间,蒋梦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们,这时就听到一个带队的学生喊,“别哭了,这不就是我们来的意义吗?”
  让蒋梦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学生们甚至都不愿意离开。走的时候,村里的孩子在哭,志愿者们也跟着哭。等到第二年要走的时候,蒋梦带着同学们一早偷偷地走了,“看着村里的孩子,我们都觉得走不动路。”
  在志愿者队伍里流传着一句话,“做志愿,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去过遵义的大学生志愿者,往往下次还会报名,因为队伍人数限制,蒋梦只能劝去过的同学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参与进来。
  志愿,也是一种自我疗愈。“其实不仅是山区里的孩子、老人缺乏陪伴,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也有这种情况,做什么都觉得无意义,有人称其为‘空心病’。”蒋梦说,与其说这是一种“病”,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
  要想治愈“空心病”,需要让人体验到持续的价值感、意义感。通过志愿服务,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心理,更好地融入社会。
  十年的公益路,拓宽了蒋梦的人生,也让她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理解。
  现在的人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能量”一词,身为心理老师的蒋梦,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负能量”。对于蒋梦而言,志愿服务是她消解“负能量”的一种方式。她做过志愿警察,上过疫情防控一线,现在又投身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感觉我的人生就像开盲盒一样。”
受她的影响,许多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在帮扶沙塘村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志愿服务达人,他就是“珠海好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学生周绍钧。

转存图片

蒋梦与杜富佳、周绍钧共同助力贵州农特产品出山,图为直播现场。

  “做公益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人和平台,领悟治愈的力量。”周绍钧记得,自己第一次背起一个孩子时,那个孩子说她特别开心。还有个孩子每天在石头堆里“寻宝”,送给他用糖纸包起来的假珍珠。这些,都是他珍藏的回忆。
  在大学生写的实践报告、论文最后,通常会有一个致谢。让蒋梦感动的是,有的学生会写上感谢蒋老师,带给他们心理学的视角,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小小的引导,能够改变或点亮他人的人生,发出的光也会填满自己的心。”蒋梦动情地说,“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


来源:南方+

编辑:游弋  杜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