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释放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信号。在反腐重拳频出、利剑高悬的广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16年11月,已立案查处厅级干部456人。反腐“大数据”的变化,透露出“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反腐、促进发展“两手抓”的新动向。
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 海外不再是“避难天堂”
从过往的案子看,贪腐官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广东省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陈育飞说,近年来查处的12件大案中,涉案多的高达数亿元,少的也有四五千万元,平均每个案件涉案2亿多元。
记者采访发现,广东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规则深入一些腐败官员的头脑,被运用到腐败敛财之中。
为此,广东各级纪委近年来严查大案要案,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
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查处厅级干部135人。而2015年更达到170人,比党的十八大之前5五年总和还多。近4年来,广东累计立案查处厅级干部456人。
土地和工程领域一直是官商勾结的“重灾区”。2013年以来查处的省管干部中,涉及土地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占比近三成。
其中,中山市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邓小兵利用职务便利,与多名房地产商、建筑公司老板勾结,在房地产项目、土地转让、变更用地性质、工程招投标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财物近3亿元,其中从一名老板处就分得倒卖土地的2.6亿元。
针对近年来有不法商人在国内攫取了巨额财富、获得境外身份变身“裸商”,帮助“裸官”转移财产的问题,广东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追回外逃人员239人,其中“红通人员”3人。
陈育飞说,在深圳市委原政法委书记蒋尊玉、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青等案件中都有10多人在境外藏匿,权钱交易在境外或通过地下钱庄完成。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后,海外不再是贪官的“避难天堂”,而是反腐的“第二战场”。
正风肃纪严查“蝇贪” 增强群众获得感
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查处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逐年递增。
据广东省纪委统计,去年1月至11月,广东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719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36人,处分人数分别比2013年、2014年、2015年增长10倍、2倍、1倍。日益加大的查处力度让“四风”问题得到抑制。
这组数据在群众感观的变化中得到印证。
记者在广州打车时,陈姓司机跟记者聊起来:“过去年终政府部门聚餐多,饭店门前时不时能看到公车,现在基本看不到了。一开始以为是风声紧、一时的,现在看来风气真的变了。”
住在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的退休教师苏晓冰,是当地的廉洁监督员。“原来小区里能看到干部开公车回家,现在看不到。逢年过节,也没看到大包小包开着车来送礼的。”她说。
不少干部群众反映,一系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行动提振了群众对正风反腐的信心。
此外,广东还对基层政治生态进行了一次“体检”和“排毒”。去年1月至11月,广东共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41705条,排查出扶贫领域违纪违法线索1815条,一批群众痛恨的“蚊蝇腐败”被惩处。
广东省纪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说,作风问题和“蝇贪”现象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执政党形象。只有持续不断地“拍蚊灭蝇”,才能让群众看得见、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减存量遏增量 反腐败与促发展有机统一
连续多年的强力反腐,广东减存量、遏增量成效明显。
去年,广东全省受理信访举报量、涉及省管干部的初次举报、省委巡视发现涉及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均同比下降。
反腐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用事实反击了社会上“反腐影响经济”的错误言论。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2013年至2016年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反腐败与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得益于反腐割除了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毒瘤”,同时也要划出红线、建立制度保障,为干事创业创造环境。
2016年,广东省纪委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列出政商交往的正反两张清单,使政商交往有章可循。
《意见》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严格区分探索性失误与利己性失误的性质、工作失误与违纪违法的政策界限,对在改革创新履职中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单位或党员干部,予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尽职才能免责,失职必须追责,这是我们的底线。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后,干部日常履职的标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佛山市南海区环保局纪检组长刘清瑜说。
广东省纪委书记黄先耀说,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广东作为改革先行先试地、反腐前沿阵地,仍需努力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
来源:新华社
编辑:钟婷 陈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