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代先锋 > 人物风采

马坚:“小车不倒只管推”

来源 :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 2012-11-29 12:52:32
【打印】 【字体:

排头兵故事(一)

  马坚,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第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全国科技大会代表。2005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带领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广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马坚记得,1980年3月的广州已经是春暖花开。

  走出火车站,第一次来广州的马坚,觉得这真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可是这花香虽好,但这“鸟语”可把这个江浙小伙子给难住了!问个路比划了半天,对方听不懂他的普通话,他也听不懂广东人的粤语,急得一头汗。情急之中,看到了单位的人举着牌子在喊自己名字,才算是舒了一口气。

  从研究油田抽油电机、冰箱洗衣机电机的一线科研人员,到院长——31年间,马坚在单位的角色一步步地在转变。当年的马坚,一脚踏进中国电器院的时候,或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就一辈子都踏不出来了。

  一“马”当先

  乳白色的建筑基调,高大的罗马柱,宽阔明亮、简洁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室内装潢,这座略显陈旧却非常朴素大方的苏式建筑,是坐落于广州市新港西路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器院)。与花城广场周边新颖独特、充满时尚和现代气息的高层建筑不同,中国电器院厚重且有历史感,置身其中让人忘记了这个大都市的喧嚣与浮躁,瞬间进入一种静谧又浓厚的科研氛围。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多么响亮又气派的名字”。马坚说,“既然在这儿上班,就不能辜负了这个名字!”

  电器行业是与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而就在十几年前,人们还都普遍认为“电器要买进口的”,看到你买国产的都会露出鄙夷的眼光。国产电器质量不好、外观又不漂亮,凭什么让消费者认可呢?深谙电器行业发展状况的马坚为此感到痛心,凭什么“我们的地盘别人做主”?“中国电器究竟需要什么?”渴望中国的电器行业能够打破国外的垄断,获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他认为电器行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突破共性技术,拥有前沿信息和技术。

  “以国际一流机构为标杆,把科研开发打造成中国的BNL(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世界的CEI(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把科技服务打造成中国的U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世界的CVC(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认证检测业务的商标品牌),把科技产业打造成中国的GE(通用电气公司),世界的KINTE(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产业的商标品牌)。”这就是马坚所带领下的电器研究团队的终极目标。

  “用科技做支撑,发展百年老店!”这是马坚最常说的一句话。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永远都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技创新是马坚眼中中国电器院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唯一的出路,科技就是生产力。然而传统模式却往往有一种巨大的惯性约束和制约着科研工作,无形中使人陷入一种自满的退步怪圈。

  “传统科研的路子是课题组,好比小包工头,先申请科研项目,从国家搞点钱,自己人分分,到底科研成果如何,却是支支吾吾不明不朗的。中国电器院早就杜绝了这一套,我们有自己科技管理特色。”电器科学研究院的老员工薛工程师说,“就拿国家项目来说,我们就做的很好。组织保证,人员保证,政府的资金到位之后还要自己配备资金。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首席专家制,每年年底,就为第二年制定出项目计划。先出指南,之后再根据政府需求,市场需求,和国际需求,加上我们的自身特色,制定科研项目任务,上下左右兼备,再由科技管理委员会考察分析项目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马院长对于科研非常重视,每次评审都会参加,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项目完成之后还要验收,还要跟踪评价。达到国际水平了吗?为行业服务多少家?这些都要扎扎实实的论证出来。中国电器院还承担着编定行业指南工作,为了使指南更好地为政府和行业服务,员工们全力以赴。现在我们服务的有至少几千家企业,中国电器院在马院长的带领下不断增强着自己行业优势。”

  “人活在世上,总要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在中国电器院的中层干部培训会议上,马坚向全院干部深有感触地说。马坚时常倡导电器院的干部用长远的眼光看企业发展,不拘泥眼前利益,要做“企业家”,不做“小老板”。

  从2000年开始,电器院决定大力发展集成创新。万事起头难,用来形容对于集成技术还不十分了解的中国电器院一点不为过。闭门造车,盲人摸象肯定是行不通的,马坚带领中国电器院先后与日本、韩国及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签订合作协议,从合作中学技术、学管理。开头几年,只是在国内做项目,技术学到手了,就不能总是这么亦步亦趋,就要开始赶超先进,独当一面了。从2010年开始走向国外市场,在印度、中东和南美,独立开发了不少成套装备工程,与埃及签订一个大型的成套装备合作项目,并一举打入中国台湾、日本和东南亚市场。电器院的生产线成本低,凭借良好的性价比,拥有竞争优势,仅2010年一年就从成套设备中获得了1.5亿的利润。

  以前只是卖产品,现在却是在国外办厂,建设“交钥匙”工程。中国电器院成功把中国一流的成套设备和生产线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敢于说“不”的院长

  有人说:“中国电器院这几年经济效益不错,领导何不乘着在位时给自己和大家把钱多分分,落个实惠、人情两不误,谁知道干完这届,下届谁干呢?”马坚却不这么认为。

  2000年,马坚走马上任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器院”前身),业务工作一把手、党务工作二把手。“压力大了,担子重了,权力也大了!有的人没看得见你肩负的使命有多大,看见的是你有那么大的权力能帮我办多少事儿。”马坚清楚这一点,有人来访一律办公室接待,家里谢绝任何来客。用他的话说,“你这一按门铃'叮咚'没关系,别人还以为你叮咚来的是多大一个礼物哩!所以,业务上的事咱都到办公室谈,开诚布公的说就是了。”

  马坚上任后,找他办事最多的就是单位里的老员工想安排解决子女的就业,说白了就是想让自家孩子也到单位来上班。对此,马坚一律不心软、不手软,对所有人都是三个字答复“不同意!”全所,几百上千号人,只要对一个人松了口,那以后就收不住了,这可不是小事。这是管理上的大忌,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些原先见到马坚都是笑脸相迎的老同事,现在见到他都远远躲开,神情冷漠。同事的言行,刺痛了马坚的心,也让马坚清醒的意识到,人们在观念上还没有意识到他坚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为了研究所长远的发展考虑,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金贵的。单位进人,怎么可能只讲人情不看能力呢?马坚召集所里的中上层干部开会讨论决定,制定管理规范:所有员工包括院领导的亲属都不能进入招聘范围,三代直系亲属以内通通不能进。

  “家长”马坚

  电器院的待遇在广东这个地方来说并不算高,为什么大家还愿意跟着自己干?马坚觉得,一是因为,大家都很看重事业,是真正想做点事情。二是因为“家教好”,大家舍不得这个大家庭,喜欢这个家的氛围。

  作为中国电器院这个家的“家长”,31年来,马坚见证了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的腾飞,也见证了中国电器行业的发展。在中国电器院,马坚有一句名言:“小车不倒,只管推”。“推那种只有一个轱辘的独轮车,要一边用力向前推,一边用力保持平衡,不能让它倒下,而且也只有用力向前推,平衡才易于保持,小车才会不倒。”

  付出总会有收获,中国电器院早就不是当年改制时那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羸弱“孩童”了,它已经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为国家争取荣誉和利益的行业领跑者。如今电器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型企业、国际合作基地等9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以及公共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市级科技研发平台,IEC 17个国际标准对接平台、11个国家标准平台和16个行业平台,一支以博士、硕士、各类学术、行业带头人为主的研发队伍。与美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领域涵盖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评价科学、能源科学、工程科学、智能科学等六大领域30多个专业,取得4100多项科技成果,拥有超亿元的世界一流的科研仪器设备。

  马坚用行动改变着中国电器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信息来源: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编辑: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