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代先锋 > 人物风采

烈火雄心
——周妥和战友们的消防故事

来源 :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 2012-11-29 12:50:17
【打印】 【字体:

排头兵故事(八)

  周妥,2002年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副队长。入伍以来,周妥参与大小灭火救援战斗2000多次,抢救群众20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4月赴青海玉树参加抗震救灾表现突出,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被公安消防总队评为亚运消防安保先进个人。

  “铃铃铃”,清晨6:15,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通讯室的警报响起。

  数十秒间,周妥和战友们已从二楼或三楼跑到车库,迅速地穿上防护装备,敏捷地跳上消防车。

  1分钟内,班长、驾驶员和4名战斗员全部就位,消防车出警了。

  离车祸事故地点广园快速石化厂路段还有几公里,周妥他们遇上了塞车,消防车无法前进。周妥和战友立即下车,分头行动。一队疏导交通,让消防车通行;另一队则徒步奔向事故现场。

  四车相撞,其中一辆小货车被夹在两辆大货车中间,两人被困。

  掌握了基本情况,安抚被困人员,排除其它消防隐患,消防车一到位,周妥和战友就立即展开救人行动。

  没有浓烟、没有烈火,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跌宕起伏,但这样的社会救助也是消防兵周妥和战友的职责之一。

  所以,他们24小时时刻准备着。

  事故现场,智勇兼备

  有时也会有硝烟。

  2008年,周妥还在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越秀中队,刚升级为队长助理。

  一天,队里接到消防警报:一居民家阳台冒出大量浓烟。

  安全绳、头盔、水鞋、空气呼吸器,约50斤的灭火防护装备,周妥和战友在规定的1分钟内准备妥当并跳上消防车出警了。

  及时抵达现场,周妥发现失火居民家的门反锁着,并且用沙发顶住了。根据长期的消防经验,周妥判断:这是一起自杀行为,屋内肯定有人。

  于是,周妥和一名战友使用破拆器材迅速地破开大门,一股浓烟扑面而来。

  打开强光灯,周妥和战友能看到的范围只有1米多。

  一边搜索被困人员,一边寻找火源,他们看到其中一个房间有明火。马上开启水枪灭火,周妥发现是一堆烧得七零八落的衣服和被子,却还没发现人。

  排除了厨房的煤气爆炸隐患,周妥在另外一个房间发现一赤裸男子。

  男子蹲在开了一条小缝的窗台下。

  “估计是浓烟呛得厉害,他跑到那里,用窗帘布遮着。”周妥回忆说,“我们进去叫他出来,他不出,还拿东西扔我们。”

  虽然火警已经排除,但是浓烟还没散去。周妥和战友决定强硬把男子架出去。低下身子,周妥和战友正准备抓男子的手。

  突然,男子“反击”,双手乱抓,扯住了周妥他们的空气呼吸器,硬是扯出一道口子来。

  呛了一下,周妥和战友退后一步,整理好呼吸器。

  男子喊:“我已家破人亡。你们快走吧!我还设了一个爆炸点。你们快走吧!”

  浓烟已消散了一些,但“爆炸点”又让气氛紧张起来了。

  周妥果断地出去,把在外待命的2名战友喊了进来。

  这一次,他们有了防备,不去抓男子的手。瞅准机会,他们一下子把男子的双脚给拽住,终于把男子架了出去。

  人救了,周妥和战友又返回现场,排查“爆炸点”。里里外外仔细查了个遍,都没有发现。所谓的“爆炸点”,原来是男子编造的,虚惊一场。

  有时,人们也在高压线塔上看到消防员的身影。

  2010年,广州珠江新城临江大道,一小伙子想不开,爬上了高压电线塔。

  由于高压电线塔下是斜坡,消防车靠近不了,无法使用云梯作业。停掉高压线塔部分区域的电源,周妥爬上塔去。快要接近那小伙子的时候,周妥被他喝住了。周妥停了下来,和小伙子唠起了家常。倾听小伙子的诉苦,将近1个小时,周妥耐心地攀在高塔上。待到小伙子的情绪稍微稳定,周妥赶紧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瓶水递上:“老乡,累了吧,先喝口水吧。”水被接过去了,周妥趁着这个时机把小伙子劝了下来。

  其实,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故事还有很多。

  拄着拐杖走来的是“南粤消防英雄”李盛元。2006年“8o17”广州市钛白粉厂四氯化钛泄漏事故,李盛元第4次闯入毒气泄漏中心区域关闭总阀门时,不幸从5米高的2楼摔下,身负重伤。

  秉承前辈的奉献精神,年轻的周妥和战友们一直在努力,用行动续写着特勤二中队的更多感动。

  地震灾区,义无反顾

  更危险的一次,是奔赴玉树救灾。

  2010年4月14日7:49AM,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公安部增援玉树抗震救灾的命令,火速集结全省救援尖兵。

  周妥是其中一员。

  “14日下午3点,广东救援队从白云机场乘专机前往西宁机场,玉树机场当时无法通机,”周妥说,到了机场,救援部队改乘大巴,计划翻过5座大山进入灾区。

  后来接到玉树机场能使用的通知,凌晨1点多部队又倒回青海消防总队教导队所在地,准备好救援器材,15日10:00AM抵达灾区。

  来不及安顿行李,广东救援队作为全国消防部队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增援力量,他们扛上30多公斤重的装备就立即展开搜救。

  遍地的瓦砾、倒塌的房屋、滚落的山石、哭泣的群众,让救援人员触目惊心。

  玉树县公安局旁一座倒塌的居民楼,是他们的第一个搜救点。

  四层高的居民楼垮塌成一个不足10米的废墟。现场的群众说,里面困了一名年轻人。

  拿起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周妥和战友们就在余震不断中向废墟靠近。

  慢慢地爬上废墟,周妥正要准备展开探测,强烈的余震发生了。两旁还没完全坍塌的楼房开始摇晃,砖块和碎石砸向搜救队。

  周妥第一反应是把生命探测仪纳入怀里。碎石块滚落,划破了他橙色的抢险救援服,带出了一道血迹。

  生命探测仪保住了。“当时就只有2台雷达式的,”周妥说,这是搜索生命的希望。

  满目颓废,周妥和战友们来不及怕,也感觉不到疼痛,只是一心想把那个生命找出来。

  生命探测仪的显示屏上终于跳动出微弱的信号,生命就在脚下的废墟!

  “上!”顾不上余震,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大家就开始用手刨,用肩扛,一点点地把断裂的楼板清理开。

  信号突然没了,又突然亮了。周妥和战友们的心也一下子惊喜一下子悬起。

  大家深知,在被困30多个小时、夜间低温零下10度、身体被严重埋压的情况下,时间对于被困者来说是多么的宝贵。

  天花板终于挖开,吊灯清理出来了,电视机也抬走了,但还没有见到人。

  在战友的帮助下,周妥钻进清理出来的缝隙,继续刨挖。

  手套磨破了,手指流血了,周妥坚信生命就在那里。

  突然又来一波余震,半个多小时清理出来的通道又被堵上了,周妥也差点被埋住。

  指挥部重新制定救援计划,改为从第三层挖掘通道,减少余震压埋救援人员的风险。

  这时,周妥却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将四楼楼板破拆,他钻进去救援。

  也许四楼更靠近被困者,但如果余震又袭来,救援人员也无法逃脱。指挥员有些犹豫。

  为了争取救援时间,指挥员终于被周妥说服。

  四楼楼板破开,周妥又爬上废墟,钻进缝里。“看到了!看到了!”被困者的身子终于露了出来。

  扒开砖石,周妥往更深处钻进去。然而,高原反应让周妥的呼吸越来越沉重,爬行越来越艰难。“救救我!”被困者微弱的哭喊声让周妥坚持住了。

  抓住被困者的手,周妥的心定下来。

  给被困者递上水,周妥开始检查和清理被困者被埋压部位,然后揽着被困者,用自己的身体挡着碎石,一步步地把被困者带出地面。

  严重高原反应和体力透支的周妥却眼前一黑,累倒在废墟上。

  亚运一线,兢兢业业

  不出警的日子,周妥和战友们也没闲着。

  训练,是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6:20AM起床,之后就是体能操练和技术培训。周妥和战友们能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军事化的训练和管理锻炼出来的过硬业务技能和超强的体能是保障。

  确保广州亚运会场海心沙的消防安全是一项重任,周妥和战友们完成得滴水不漏。

  2010年9月,离亚运会召开还有两个多月,周妥和战友们就已经进驻主会场海心沙。

  当时海心沙会场还没完全竣工,施工的、管理的、彩排的、安保的,岛上已经汇集了近3万人,再加上敞开式的会场设计,消防安全形势十分复杂。

  地毡式排查火灾隐患,这是周妥和战友们应对这场“硬仗”的工作方式。

  “每个地方、每个角落,我们都要熟悉。”周妥带领着海心沙中队的战友巡查了一遍又一遍,填写防火巡查记录100多份,纠正整改施工隐患100处,收各类整改报告28份,对进入会场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对材料堆积场地严加检查,“保证涉亚场所几百米内不冒烟、不起火。”

  每一次的彩排,周妥和战友们都高度谨慎。

  有一次,晚上要彩排烟花燃放。白天,烟花就按计划安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等待着夜幕的降临。中午时分,其中的一个烟花由于气温过高自燃了。

  周妥和战友们第一时间处理了这一突发事件,并对各种易燃材料再做一遍全面检查,保证了晚上彩排的顺利进行。

  彩排后,大家都散去了,周妥和战友们还得重新将场馆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火灾隐患排查。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周妥和战友总是这样勉励自己。

信息来源: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编辑: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