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代先锋 > 人物风采

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原处长张鸣累倒在岗位上
6万减刑假释案“铁面守门人”

来源 :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 2014-09-12 09:36:25
【打印】 【字体:

张鸣(右一)生前与清远监狱基层支部过组织生活。郭智军摄

  5月7日,他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广东创新研发的刑罚执行系统软件;5月8日,他带着广东减刑假释办案经验,参加香港惩教署的交流活动;5月9日,他一整天都在布置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准备事项;5月10日,他利用周末,与7日与会的专家领导进行交流;5月12日上午8时,他早早回到单位,开会筹划下阶段工作……谁也没有想到,3个小时后,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的他倒在奋斗了38年的工作岗位上,燃尽生命最后一刻。

  他就是年仅54岁的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原处长张鸣。他的身后,把守着广东每年近六万件的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他的生前,留下比嘉奖更宝贵的“荣誉称号——他是从不徇私的”铁面守门人“,也是能背出刑罚条文所在页数的”百科全书“。

  9月10日,记者走进英德监狱,回到张鸣事业的起点,捕捉他生命燃烧的每一次火花。

  完美主义“铁人”

  随身带笔记本,创新刑罚配套细则

  1976年,年仅16岁的客家少年张鸣加入了英德管教队(即英德监狱的前身)的农工队,在监区开拖拉机,负责运送茶青、大米等物资。1986年4月,张鸣入党,并因表现突出被调往省监狱管理局。此后24年,张鸣精研、创新,逐渐成为刑罚执行这一监狱业务核心领域的“专家型处长”。

  作为全国在押犯第一大省,近年来广东每年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近6万件,在这些案件中,需要省监狱管理局承办审批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近3千件,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工作日需要审批逾10件。

  张鸣是业务骨干和省局督导成员,每一个案件都要经其主持合议审批,而占一半数量的紧急保外就医案件,更要求他连夜审核。“基层上报的案件太多了,我们常常是用手推车推进张鸣的办公室。”在与张鸣共事近2年的从化监狱矫治与刑务办公室副主任朱文彬的眼里,这位从不喊累的“铁人”处长是“完美主义者”。

  张鸣的“完美主义”不仅表现在经手刑罚案件的“零差错”上,从其对刑罚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可见一斑。

  身边的干警们讲起张鸣,必然提到他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与张鸣共事2年多的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副处长向华南用“亦师亦友”来形容张鸣与同事们的关系。“近几年,不少新法颁布,张鸣总是第一时间拿到原稿,吃透之后再辅导我们。”因而,当同事们遇到专业难题时,不爱查百度,更爱找张鸣;哪本书、第几条、第几款,他几乎没有答错过,渐渐地,张鸣有了“百科全书”的美称。

  在刑罚处这些年,张鸣带来的惊喜不少,其中制度性的创新让全省13万罪犯受益:

  2005年,张鸣负责主导开发的“全省减刑、假释办案辅助平台”软件系统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实现监狱—省局—法院网上办案;2013年,张鸣采取“试点—跟踪—完善”的做法完成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应用软件——刑罚执行子系统建设,通过完善项目建设,实现了罪犯减刑假释案件办理多部门协同、全程电子化和全程留痕,解决了检查机关全程同步监督这一全国性难题;同一年,张鸣制定《罪犯确有悔改表现考核量表》,解决了罪犯悔改表现难以量化考核的历史难题,并在全国多地推广。

  “最严守门人”

  关键岗位20年“零差错”“零投诉”

  直到现在,监狱系统的干警一提起张鸣,第一反应几乎是“噢,那个铁面守门人!”

  刑罚执行被视为是刑事司法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乎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平。其中,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更是分分钟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在关键岗位20多年,张鸣经手或监督的此类案件一直“零差错”“零投诉”。

  2012年,导致43人丧身火海的舞王俱乐部董事长、服刑人员王某因心脏起搏器到了更换时间,向监狱提请保外就医,要求回原手术医院进行更换。按照规定,张鸣指示监狱做通王某的思想工作,在不保外就医的情况下,到广州地区有条件的医院更换。

  当时跟进办理此案的张鸣同事黄警官回忆,王某不服气,通过上访、闹访和各种人情关系向张鸣施压。“这个字他就是没签。”

  最后张鸣顶住了压力,而王某在监狱安排下到省人民医院进行了更换,手术成功。黄警官说,事后张鸣多次提醒监狱处理刑罚工作的“后生”干警们:“事难办,我们就更要公开办。法规就在那里。”

  熟悉张鸣的人都知道,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应酬,每次出差都争取当天去当天回,有时候一天跑三个城市,第二天照常上班,不给徇私留一点时间、空间。

  有一次,张鸣的小学同学找到他,希望他能“照顾”一下自己狱内的亲戚,让亲戚能够保外就医。被张鸣硬生生拒绝了多次的小学同学改走“夫人路线”,三天两头邀张鸣的妻子喝茶,想请其妻子吹吹“枕边风”。

  罕见地,一向好脾气的张鸣对妻子发了很大的脾气:“这是不可能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给我找麻烦。”

  有的人看到张鸣威严的一面,而有的人,则看到他柔情的另一面。向华南至今难忘,张鸣在制订《服刑人员申诉检举控告程序》时对自己说的一番话:“我们执法者要特别注意去倾听那些难以听到但是必须要听到的微弱心声。”

  去年底,揭阳监狱一名服刑人员减刑审核案子报到张鸣这里时“卡”住了——原来,由于基层监狱对新旧法律衔接不够了解,减刑幅度较小。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张鸣为该服刑人员又“争取”多了半年的减刑期。“对罪犯来说,在监狱里多呆一天都是难熬的。”这是张鸣发自内心的关怀。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倒下前还在打电话布置工作

  2010年1月,已是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处长的张鸣作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主动请缨到坪石监狱。坪石监狱(现改名为从化监狱)是出了名的偏僻,不少坪石干警想着“逃离”,张鸣却自己“送上门”去了。

  在坪石监狱近两年,“铁人”张鸣依然一刻也停不下来。他发现坪石监狱的狱外劳动点存在罪犯逃脱、暴力劫持干警等隐患,在组织调研后向省局提出了解决方案,最终,坪石监狱在2011年6月彻底告别狱外劳动的历史……

  在坪石监狱工作了一年8个月15天后,由于工作需要,张鸣被调回省监狱管理局,而曾经嚷着要“逃离”的干警,心却安定下来。

  “张鸣走出我的办公室已经100多天。他再也没有回来。而我的心情难以平复。”向华南还记得,今年5月12日早晨,张鸣一如以往早早出现在办公室,由于近期反复发烧,张鸣显得消瘦憔悴;向华南问张鸣“发烧好点了没有”,他还笑说:“终于睡了一晚,感觉好多了……”之后是一如以往的忙碌——先安排好刑罚执行软件项目的交接工作,审阅贯彻落实中政委5号文件的情况报告,然后再喊上向华南与另一位副处长商讨减刑假释专项检查活动的具体细节,并决定当天下午召集各检查组开会进行工作布置。

  11时左右,张鸣回到自己办公室,拿起手机开始给各检查组的带队组长打电话,突然,他捂住胸口,仰面倒在办公椅上,通话中的手机落地。闻声赶来的同事和医生跑着过来,一遍遍喊他的名字。可是,“铁人”没能再醒过来。

  “直到生命最后一秒,他还在燃烧、发光。”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陈志文感慨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榜样

南方日报评论员

  张鸣同志的事迹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从工人、办事员,成长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学者型、专家型领导干部,凭借的是勤恳踏实、兢兢业业,凭借的是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优异的业务能力。他虽然不幸因公殉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将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为社会所铭记。

  张鸣是一个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如此,在于可以通过榜样形象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善美,什么才值得肯定和赞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纵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谈到,首先要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进而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想想所记住的这些要求,不断加深理解;其次要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把榜样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

  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属于个人行为层面,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其中的“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张鸣同志的事迹,突出表现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做什么事,都把它认真做好。

  先贤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就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实上下功夫。张鸣同志无疑就是这样的“贤”,我们都“见”而“思”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培育和践行就有了根本保证。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钟婷 姚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