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代先锋 > 人物风采

张卫达团队发起“大爱救心”活动
8年救助7599名先心病患儿
把爱的种子撒播到群众“心房”

来源 :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 2014-10-15 09:30:51
【打印】 【字体:

张卫达(左一)和心脏外科团队成员为术后患儿做检查。资料图片

  当垂危的母亲想见他最后一面而手术台上却有一位患者急需救治时,当妻子高烧40度住院而素不相识的病人生命垂危必须手术时,当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导致心房颤动必须马上休息时,一次次的两难选择面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张卫达选择了病人。

  8年多来,张卫达团队发起的“大爱救心”活动,慈善救助7599名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减免医疗费用上亿元。大家都说:张卫达团队给了先心病患儿第二次生命,给贫困家庭带来了春天。

  2011年,“大爱救心”免费救治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活动荣获“中华慈善奖”。2012年,科室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和广东省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广州军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张卫达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科室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连续工作30多小时倒在手术室

  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2006年,张卫达和他的技术团队,被特招入伍从陕西来到了广州,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组建了心胸外科。

  初来乍到的张卫达,决定带着专家团队下乡义诊。第一次义诊,张卫达连续4天奔波在山村、学校、工厂,带回来的却是一组令人痛心的数据。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出生幼儿的8‰,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为贫困无法让孩子得到及时救治,甚至有些患儿在年幼时便夭折。

  老百姓没钱治病,自己却空有一身技艺,这让张卫达感到坐立不安。他立即将这些情况向院领导做了汇报,并建议通过“政府报销一点、慈善资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家庭自筹一点”的模式,开展慈善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活动。

  2007年4月,医院党委通过积极协调,联合广东省民政厅、慈善总会共同发起了“大爱救心”活动,面向广东省18岁以下贫困家庭患儿展开救助。

  “大爱救心”活动走进普宁后,3岁患儿童童的父母做梦都没想到,以前要花5万元的手术费,当地政府将孩子送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张卫达为孩子实施了手术,结算时自己才交了不到3千元。

  2011年12月,已经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的张卫达,体力透支到开始心房颤动,心慌得无法休息,就好像心脏要跳出来一样。然而,还有一台非常复杂的先心病孩子等着他去手术,孩子早已在手术室接受麻醉了。作为心脏病专家的张卫达深知,如果坚持手术,一定会体力不支,必须尽快恢复自己的正常心跳。他从椅子上爬起来,支撑着走进重症监护室,让ICU的医生给自己电击除颤。恢复体力后,张卫达立即奔赴手术室。长达4个多小时的手术后,病人得救了,张卫达却倒在了手术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救心”压力大常吃安定片

  云南5岁男孩宋尚泽,自小经常感冒发烧,整天咳嗽,B超检查发现心脏长在肚脐上方2厘米处,并伴有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等病症,并且心脏大于同龄孩子两三倍,肺血管也出现异常,随时都可能因跌倒、碰撞等撞击致使心脏破裂而死亡。

  这是极为罕见的病例。为给小尚泽治病,父母带他跑遍了云南大小医院,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但由于孩子年龄小、手术难度大,各地医院不敢接收。2010年5月,张卫达在云南义诊时,听说这件事后,专程赶往苗族山寨为小尚泽检查,并把他接回医院治疗。

  “心脏异位且多畸并存,国内尚无类似病例,风险太大了!”会诊中,专家们眉头拧成了疙瘩——要把心脏从腹腔送回胸腔,既要在胸腔开辟一个与正常人一样收纳心脏的“空间”,还要改变其体内与心脏连接的大动脉的位置和走向,同时还纠治3种心脏畸形,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凭着30多年的从医经验,张卫达并不畏惧,他主刀,手术整整持续了7个小时,孩子得救了,开创了第一个国内心脏病伴腹腔异位矫治手术的案例。

  每次遇到这些病情复杂的求诊患儿,作为科室主任的张卫达都不忍心拒绝。张卫达说,每个病人的安危都紧紧牵动着他的心,他承受着很大精神压力,经常需要吃安定片才能睡着。

  在“大爱救心”活动中,张卫达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先后开展各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0余种,涉及病种100多例,最小手术病人出生才5天,体重不到3公斤,屡次创造了生命奇迹。如今,“大爱救心”活动已经成为救助贫困家庭“救治范围最广、手术最多、年龄最小、难度最大、费用最低、成功率最高”的品牌项目,成为少儿救助工作的典范。

  抗高反四上雪域高原

  2012年7月,应中华慈善总会邀请,张卫达带领专家团队第一次踏入了西藏这片圣洁的土地,爬上了4700多米的藏北高原。作为第一支到达的内地医疗队,张卫达要去到人烟稀少的那曲地区义诊,一路上崎岖颠簸的公路,高原缺氧的严重反应,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张卫达来讲,是在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但张卫达并没有就此放弃,5天的义诊时间,他在地处可可西里的边缘,走遍了班戈、申扎、尼玛等县,行程2500公里,先后筛查患儿900多名。

  义诊结束后,张卫达心中始终放不下一个叫平措拉姆的患儿,他反复叮嘱当地卫生局的领导:“一定要让她来广州手术。”

  “我们来一次不容易,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去手术的机会。”知道事情的缘由后,张卫达不顾一天的疲劳和强烈的高原反应,带领医疗队驱车40多公里,来到了平措拉姆的家。经过检查,拉姆患的是动脉导管未闭,如果不治疗孩子会落下终身残疾,但只要做一个小手术,小拉姆就能像健康人一样快乐成长。

  几天后,爷爷陪着平措拉姆来到了广州,老人家手里拿着一面小党旗,一见到张卫达,就挥舞着党旗,激动得语无伦次。尽管没人听得懂,但在老人心里,是眼前这位金珠玛米带来的党的恩情,温暖了雪山脚下他那个多难的家。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卫达和他的团队先后四次上西藏,足迹遍布那曲、林芝、拉萨和阿里等地区,巡诊近2万人次,免费为126名患儿实施手术,成功率达到了100%.

  在“救心”征途上,8年多来,张卫达先后80余次下乡义诊,行程20余万公里,足迹遍布广东、云南、贵州、湖南、西藏、新疆、江西等10个省(区),受访贫困家庭超过5万户,成功为7599名贫困家庭患儿实施手术,减免医疗费用超过1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钟婷 姚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