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武装 > 学习贯彻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光荣:
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 :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 2019-11-25 10:39:19
【打印】 【字体:

  被誉为“广州绿心”的海珠湿地,是城市中心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范本。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光荣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说,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省自然资源厅将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把握、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贯彻全会各项部署要求,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两统一”体制机制改革,与时俱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自然资源新优势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有效解决资源趋紧难题

  有力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陈光荣说,这些都和自然资源部门职责密切相关。自然资源处于供给侧的源头位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国家下达广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81万亩,较2017年下降了约18%,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在50%左右,资源供给和空间保障趋紧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建设用地批而未供、闲置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以有限的资源保障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自然资源部门面临的一道难题。”陈光荣指出,“省自然资源厅从一组建就带着改革基因,我们通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向资源要效率、要效益,有效解决了资源趋紧的难题,有力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成立一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把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项目落地作为“头号工程”——通过用地指标精准化配置助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累计统筹6.16万亩用地指标突出保障珠三角核心区用地,倾斜下达8.13万亩用地计划指标支持沿海经济带建设;预留了1.4万亩用地指标全额保障各地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重大制造业项目;应保尽保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2类民生设施。率先在全国探索用地用海用林“一体化”审批,开展用地、规划“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将办事时间由最少60天缩短为最快10天。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创新“一个项目、一个分管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四个一”服务模式。“三管齐下”有力保障了湛江机场、广湛高铁、深茂铁路、埃克森美孚等一批省重大战略项目快立项、快上马。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用地大省。用地难、用地贵、审批慢一直是困扰我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题。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用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确保只要是好项目,就有地用、有优惠、审批快,2017年以来为企业节省用地初始成本超过518亿元。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决定》的要求。”陈光荣说。接下来,省自然资源厅还将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动资源要素向更高质量的领域区域集聚,持续谋划推出支持“双区”建设、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推动“三旧”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发展好海洋六大产业,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围绕美丽广东建设

  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

  《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生态修复行动举措,生态好了,环境更美了——

  广州海珠湿地公园树立了城市中心生态保护和修复范本,曾经寸草不生的韶关凡口铅锌矿区通过尾砂生态恢复技术又焕发了盎然生机,汕头南澳岛蓝色海湾通过整治变成了“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梦想海岛……这些,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部门的努力。陈光荣说,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产物,省自然资源厅始终牢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围绕美丽广东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

  去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实施全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显著,全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正在逐渐形成。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以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示范带动全省生态修复工作,复绿矿山石场544公顷,建设绿色矿山124个,完成造林更新312万亩,编制出台了《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等多个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将珠三角9市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省自然资源厅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陈光荣说。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快建立全省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资源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研究编制广东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实施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标志性修复工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深入推动不动产登记

  “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成效

  《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拿起手机,打开“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点击进入不动产登记查询栏目,动动手指即可查询个人不动产登记信息和不动产权电子证照。截至目前,“粤省事”小程序已为广东群众提供了256万次不动产登记查询服务,签发电子证照近2000万份。现在群众办理一般登记只需要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只需要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这些,是省自然资源厅近年来深入推动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不只是不动产登记,省自然资源厅还出台了共计38条政策,创新开展拆旧复垦、垦造水田和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不断刷新乡村颜值,助力广东乡村振兴。抓实抓牢地灾防治“生命工程”,编制《广东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把资源开发利用更好惠及广大群众作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资源惠民路径。”陈光荣说。省自然资源厅还将以更大力度,争取年底前把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在4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内,全面推广“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

  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三年内基本消除482处大型及以上地灾隐患点、6.5万处急需治理的削坡建房风险点。大力推进拆旧复垦、垦造水田工作,支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一线实践

  “三旧”改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村级工业园改造

  助力“顺德智造”

  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效率低、产业层次不高、环保压力大等问题,阻碍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引入,这是佛山顺德村级工业园的普遍问题。曾造就“顺德制造”的村级工业园,如今成为制约顺德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一场在省“三旧”改造框架下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探索正式开启。

  释放“三旧”改造红利

  要实现改造,政府要牵起头来,对土地进行统筹整理和开发。但和普通征地相比,村级工业园改造土地整理成本平均每亩要高出50万元至100万元,且改造后还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确保改后土地仍然用于工业制造。

  如何办?制度保障是关健。

  为充分释放“三旧”改造对城市更新的红利,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系统的倒逼促改工作机制,简化项目报批流程,支持降低改造项目成本,优化利益分配格局,为旧改提供强大政策保障。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实施改造77.25万亩,投入资金1.55万亿元,节约土地19.56万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166个,为新产业新业态腾出空间,改造后当年实现产值(营业收入)约为改造前2倍。

  同时,通过对优先发展产业实行地价优惠政策,允许符合条件工业物业产权分割转让登记,推行弹性年期出让、租赁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10月底,全省共有614宗、2708.82公顷工业用地享受到地价优惠,为企业节省用地初始成本518.32亿元。

  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

  在省的政策框架下,顺德不断创新土地利用方式。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欧胜军说,“在‘工改工’不变前提下,工业用地配套设施计容建筑面积占比标准可提高到20%,新型产业用地甚至可提高到30%,并允许部分分割出让。”有了这样的政策优惠,2018年,龙江全面启动对仙塘宝涌千亩园区的改造工作,一期改造工程占地153.72亩。

  由政府牵头统筹,宝涌千亩园区一期工程土地所属的仙塘股份社与租户协商解除原租赁协议后拆除地上建筑物,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及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建设用地,通过政府挂账收储后公开出让方式引入项目开发主体。

  今年,浙江万洋集团以1.83亿元及配建3万平方米商品厂房无偿移交给仙塘股份社的条件竞得该地块开发使用权,开发万洋众创城项目,打造“家具U谷园”“科技智造园”等,改造后的产业园刚封顶就签约十几家优质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一半。

  像宝涌千亩园区这样的村级工业园,一年来,顺德就拆除了382个,改造土地1.1万亩,新建厂房445万平方米,建设20个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造后,工业园的平均容积率从0.78变为2.5,产业建筑面积提高2倍左右,村民除一次性收益外,留给村集体的厂房物业年租金是原租金2倍多。今年上半年,顺德工业投资增长20.6%。一批园区通过改造重新迎来了制造业的二次生机,“顺德制造”加速变身“顺德智造”。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钟婷 陈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