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8时许,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中,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剖析了自身由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从违纪走向违法的蜕变过程,说明了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的重要性,令人印象深刻。
纪律是党的生命。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克服‘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不正常状况,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
三年多来,各级党委和纪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中,体现对党员干部的真正关爱。
种种“没想到”的背后:纪律约束全面从严
“过去只要公款公用就没事,没想到现在抓得这么紧,不按规矩来就要栽跟头!”9月底,台风“鲇鱼”过后,天气逐渐好转,但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上图村党支部原书记蔡国林懊悔的心情却仍未平复。
此前,上图村曾以村委会的名义向村民集资建设小学。原村主任蔡珠阳决定将该项资金另设账户存储,不列入村财管理,工程结余款2316元存放在报账员手中未上交。时任村支书蔡国林并未提出异议。最终,蔡珠阳、蔡国林双双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教育系统党委书记吴淑参。前不久,因为系统内一名干部调离两年多仍未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他接受了区纪委的约谈。
“接到约谈通知后,我琢磨了一个晚上会是什么事,没想到竟然是因为没有及时督促工作调动的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吴淑参坦言,约谈犹如醍醐灌顶,提醒自己牢记肩上管党治党的责任。
没想到以往的“小事”现在很“较真”、没想到下属出了事领导也要挨板子、没想到退休多年还会被追责……面对全面从严的纪律约束,有的党员干部似乎一时还没缓过神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明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纪律笼子越扎越紧,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其变化不仅反映在党员干部的直观感受中,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201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的立案数、结案数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均达到纪委恢复组建以来的最高值;
2015年,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90人,审查中管干部人数达到改革开放历年来的最高值;
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函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44.2%;……
“一系列数据表明,执纪审查的力度持续加大,监督执纪的关口正在前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汪洋认为,这些变化源自党中央对形势任务的清醒判断,对管党治党理念方式的创新思考。
“如今,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认识到,‘越往后执纪越严’绝不是一句空话。”河南省开封市纪委干部陈璞说,只有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自觉遵行,才能少一些“没想到”的懊悔,多一分“不逾矩”的踏实。
从“违纪是小节”到“谁碰谁流血”:纪律尺度日益明晰
“我对违法违纪存在侥幸或者明知故犯,明知违纪还要去干就意味着违法。”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庭审中痛心疾首。由“破纪”到“破法”,刘铁男的堕落轨迹具有一定代表性。
以往,有些党员总觉得收送节礼、公款吃喝只是小事,只要不违法就不要紧;有的认为严明纪律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处分落不到自己头上……殊不知,每一次“不拘小节”都埋下了腐化堕落的种子,纪律“底线”一再突破,法律“红线”必然失守。
与此同时,党规党纪从理论到实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条文重复,党规党纪习惯于套用“法言法语”。有些党组织和执纪机关也往往错把法律当做管党治党的尺子。
谈起此前市直某单位一把手落马的经历,福建省泉州市一名市直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心存愧疚:“以前认为他在采购过程中收受供销商一点烟酒是小事,仅仅因为这个就处理他,会被说成‘多管闲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不料,这名一把手几年后却因受贿数十万元而被绳之以法。
诸多惨痛的教训揭示了一个道理:“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错误观念很容易造成党员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当监督执纪工作退到以法律为尺度的时候,全面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
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校准政绩观与执纪观,切实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
一系列丰富的实践也为修订党规党纪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党员追求的高标准和管党治党的戒尺,在扎紧制度笼子的同时,也迈出了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从而实现纪法分开的重要一步。
“随着纪律尺度日益精确明晰,‘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的观念也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贵州省德江县纪委干部秦雨霏说。
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监督执纪走向标本兼治
“这一年下来,感觉真是不一样。”10月1日,节日里坚守岗位的福建省龙岩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邱小洪告诉记者,实践“四种形态”使自己的工作“提质增效”。
去年9月下旬,正是在龙岩调研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首次明确提出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要求。一年来,从紧盯法律条文到回归执纪本职,从“抓大放小”到“抓早抓小”,工作重心的调整和监督执纪方式的变化,让邱小洪有了“思路一变天地宽”的感慨。
前不久的一次诫勉谈话,就是当地纪委实践“四种形态”工作的一个剪影——
当时,龙岩市纪委接到了反映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章银违规向工程中标人推荐施工队伍的信访举报。经调查,情况属实。虽然章银的出发点是推动项目顺利进行,并未从中获利,但市纪委还是安排邱小洪对他进行诫勉谈话,查摆问题,督促整改。
“以往,遇到这种出于推动工作考虑、不拿好处费的违规情况,可能就放一放,不会直接找他谈话。”邱小洪说,现在咬耳扯袖成为常态,让当事人红红脸、出出汗,就不容易得“大病”。而对于一些轻微违纪行为及时处理,把对干部成长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样体现了严管厚爱。
一年多来,作为各地区各部门管党治党的重要抓手,“四种形态”已成为实现标本兼治的一条有效路径。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85.9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47.5万件,谈话函询7.6万件次,立案29万件,处分26万人(其中党纪处分21.5万人)。其中,谈话函询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是宽了,而是更严了;各级党委和纪委管党治党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熊惊峰说,这就是要通过层层设置防线,实现从严治党到底到边,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报记者 闫鸣)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钟婷 陈炳文